【国学讲堂】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
发布者:admin发布时间:2024-04-15 11:50:29阅读次数:339次
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文化兴国运兴,文化强民族强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,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,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 为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古老的中华文明,理解五千年文明的深层智慧,深刻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脉络和精髓,文旅高中特开设“国学讲堂”栏目。 本周国学讲堂的主讲老师:刘梅 尊敬的各位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 大家早上好! 林语堂曾说:苏轼已经死了,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,但是他留给我们的,是他那心灵的喜悦、思想的快乐,这才是万古不朽的。也有人曾说:每个中国人心中,都有一个苏东坡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,他一生风雨,过眼云烟,我行我素,泰然处之,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,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。年少时,总以为苏轼苏东坡不是一个人,后来越了解他越发现,前半生,是苏轼;后半生,才是苏东坡。生活百般滋味,他用一生的时间,使它苦尽甘来。 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 --------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 公元 1082 年,苏轼47岁,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,谪居黄州,忧愁无处说,他来到赤壁,看江水奔腾,惊涛拍岸,一时间胸怀大开,心中也渐渐释怀。在追忆三国名将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感叹时光易逝,继而写下这千古传诵的名篇。人生既然不过虚幻,政治的失意与挫折,生活的坎坷与磨难,又算得了什么呢? 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 -------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 这是苏轼在野外偶遇风雨写下的即事抒怀之作,风雨忽至,同行之人深感狼狈,但苏轼却泰然处之,吟咏自若,缓步而行。人生总有风雨,苏轼却不以为意。在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,选择我行我素,展现出一种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。因为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没有不同,都是一会晴天一会雨天,习惯就好。生活有时候,就像泰戈尔的一句诗:天空没留下翅膀的痕迹,但我已飞过。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,那社会人生中的风雨、坎坷、得失又何足挂齿? 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 ----------《题西林壁》 公元1084年,苏轼终于结束了他的黄州团练副使生活,奉调汝州。在路过九江时,游览庐山,写下若干首诗,而这一首,是最后的总结。这是一首哲理诗,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。有时候,我们所得非所见,所见非所感,所感非事实。我们看到的是非对错其实并非真正的是非对错,因为我们的眼界会被事物本身所遮挡,同时,又会受自己的好恶所左右。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局中,会被众多繁杂的事务蒙蔽双眼,走不出来,但自己作为旁观者时,就能看出利弊来了。这首绝句指出我们观察问题应该客观全面,如果主管片面,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。 生活中有许多的困难,我们是无法回避,也无从选择的。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快速进行自我调整,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,放平心态,坦然接受。苏轼的一生,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,但纵观他的诗文,给我们传达的只有“豁达”二字,他用一生告诉我们: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,就该喜欢那一段时光,完成那一阶段应该完成的职责,不要为已经发生的事纠结,更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焦虑,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,微笑地、坦然地,迎接必然要到来的明天!
Copyright © 2021 峨眉文旅综合高中 招生代码:99981学校地址:峨眉山市乐峨路15号邮编:614000
蜀ICP备16030583号电话:0833-5093777邮箱: emwlgz@foxmail.com